第2193章 彧与鱼

庄不周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69中文网 www.69zww.gg,最快更新策行三国最新章节!

    荀彧深有同感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事情的真相如此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别人愿意相信什么。郭嘉生性不羁,又有职务之便,若说他一次都没去过,很多人都不会信。

    但荀彧信——说不信只是开个玩笑,活跃一下气氛,免得尴尬。郭嘉虽然随性,却是个聪明人,他深得孙策信任,又岂能不知孙策的好恶。得知郭嘉养病,荀彧就猜到了他的用意。

    “奉孝,你这又是何苦。”荀彧在郭嘉对面的青石上坐下,双手抱膝,看着在莲叶间游来游去的小鱼,眼神忽然有些迷离。“我是降臣,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执掌机枢,更何况还有张相、虞相这样的奇才在。你留下这个污点,以后就算重掌军师处,多少也有些不便。”

    郭嘉笑而不语,手腕一抖,将鱼钩甩了出去。鱼钩入水,激起一圈圈的涟漪,慢慢扩散开来。两人各自沉默,郭嘉不说话,荀彧也不好多问,只好耐心的等着。

    “文若,最近一直与女儿、女婿同住?”

    荀彧点了点头。他在平舆没有住处,又随时准备接受孙策的召见,不能返回颍阴,只能和陈群夫妇同住。陈群身为大将军主簿,有自己独立的小院,倒是没什么问题。有女儿照顾,荀彧的日子过得也很安逸,甚至有些不要出仕,就这么归隐。

    只是形势不由人,汝颍系急于在吴国朝堂上掌握应有的话语权,郭嘉、陈群都不足以担起重任,这个责任就落在了他的肩膀。虽然他不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机会,但别人都这么认为,他也无从推却。何况先帝的坟茔在定陶,长公主刘和也需要一个帮衬的人,他责无旁贷,只能勉为其难。

    “长文最近忙么?”

    “这两天挺忙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提醒他掌握分寸,别惹急了那些丹阳蛮子。那些人服硬不服软,又对中原人敌意很浓,吴王、三将军怎么折腾他们都不会有问题,长文若是惹毛了谁,后果却说不准。”

    荀彧点了点头。他已经提醒过陈群了。陈群毕竟太年轻,还有些书生气,虽然迫于形势,不得不为吴王效力,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傲气的。这次江东系受挫,他有些过度兴奋。

    “文若,我运气好,与吴王一见如故,但我代表不了汝颍人。公达为人谨慎,又错过了机会。如今汝颍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你身上,既是众望所归,也是苛责贤者。你我其实都清楚,汝颍人当初不肯接纳吴王,芥蒂犹在,如今吴王也不会轻易接纳汝颍人,就算你出山,能做的也非常有限。吴国兴于江东,必然以江东为根基,向外拓展也该先是江淮人,豫州人还要再往后排一排。”

    荀彧看着水面,一言不发。这些情况,他已经有所预料,现在听到郭嘉的分析,心里越发焦虑,隐隐有些喘不上气来,压力丝毫不比当初在关中主持新政小。

    都是刘晔惹的事。若不是他鼓动天子冒险,孤军深入,又怎么会落到这一步?若天子驻守河内,至少还能保持对峙,未必一点机会也没有。

    想到刘晔,荀彧忽然心中微动。他抬起头,看向郭嘉,心中多少有些疑惑。郭嘉是建议他举荐刘晔吗?刘晔擅长的是军机,一旦出仕,最有可能和郭嘉本人形成竞争。难道陆逊不是代郭嘉掌管军师处,而是真正接管,郭嘉要引刘晔入局,与陆逊对抗?

    “你不要这么看我。”郭嘉笑眯眯地说道。这时,鱼漂动了一下,郭嘉眼疾手快,手腕一抖,鱼杆绷成一张弓,随即反弹,一条巴掌大的鱼被提出了水面,在空中扭动身体,水珠四溅。郭嘉提着鱼杆,将鱼送到荀彧面前。“喏,机会给你了,做不做,怎么做,你自己看着办。”

    荀彧看看面前徒劳挣扎的鱼,又看看笑容狡黠的郭嘉,一声长叹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站在长长的曲廊前,看着深入湖心的水榭,荀彧的两条腿沉得像灌满了铅,要做出浑身力气才能勉强挪动一些。

    拜访张纮、郭嘉之后,他又考虑了几天,去了一趟定陶,拜祭先帝刘协。他刚刚到定陶,求情的人就尾随而至,平舆的形势刻不容缓,数百人被羽林卫抓捕,关进军中监狱,随时可能当众受辱。企图逃跑的人更惨,他们还没跑出县界就被人抓个正着,部署行动的人正是眼下主持军师处的陆逊。早在孙尚香下令抓人之前几个时辰,陆逊就以军师处的名义下达了命令,只是秘而不宣,等着外逃的士人自投罗网。

    外逃和束手就缚不是一个概念,这已经超出了民事纠纷的范畴,涉嫌违法。按照律法,没有相关的公文,任何人不得随意迁移,否则就是违法。陆逊摆明了就是要扩大事态,将更多的人牵连进去,借机打击汝南世家。在抓捕的时候,已经有人被杀。被关押的人也有不甘受辱,愤而自尽的。

    收到这个消息,荀彧不敢怠慢,星夜兼程赶回平舆,请见吴王。

    站在这里,荀彧不自觉的想起郭嘉钓的那条鱼。他觉得自己就是那条鱼,不管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凌统快步从远处走来,向荀彧躬身行礼。“荀君,大王正在议事,可能还要一些时间。荀君若是不急,可以明天再来。大王如果有空,会派人去请荀君。”

    荀彧哭笑不得。他哪能等到明天,多等一夜,可能就会多死几个人。

    “我可以等。”

    凌统点点头,侧身示意。“请荀君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荀彧跟着凌统,走上了曲廊,一步步向水榭走去。经过军师处的小楼时,有些汝颍籍的军师、参军站在门口,拱手向荀彧致意,神情悲壮。二楼南侧的房间空着,没看到陆逊的身影。过了一会儿,有人出来,喝了两声,将这些军师、参军们劝了进去。

    来到水榭下,凌统请荀彧在下面就坐,自己上去汇报。不一会儿,凌统又下来了,孙策还在忙,请荀彧在下面等。凌统将荀彧领到一旁的房间请,命人准备了茶水点心,再次施礼,转身去了。

    荀彧一人独坐,看着外面的湖景出神。已经是初夏,葛陂边的柳树碧绿成荫,像一道碧玉之城。湖边的小道上不时闪过一个个人影,有的是巡逻的士卒,有的是游览的百姓或者休沐的官员、将士、工匠,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士子,他们或是来求官,或是纯粹游历,涨涨见识。葛陂原本风光就不错,被孙策选为行宫之后又增加了一些建筑,栽了不少花木,不知不觉间,葛陂已经成了一景,闲来无事徜徉其中,不失为一乐。

    荀彧来到葛陂后,就多次绕湖散步。有时是与女儿、女婿,有时是与来访的客人,更多的时候则是独自一人。每次散步,他都会对矗立在湖中的水榭产生好奇,现在身在水榭之中,却完全是另一番感觉。

    这时,楼上传来争吵声,隔着几道门,荀彧听不太清,但他能看到守在楼梯口的郎官们神情紧张。不一会儿,有两个参军模样的年轻人抱着一捧文书走了下来,又过来了一会儿,陆逊的身影出现在楼梯口。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陆逊停了一下,向荀彧这边看了过来。

    刹那间,两人四目相对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陆逊若无其事的收回目光,转身走了。荀彧却坐着没动。刚才那一眼虽然隔得远,虽然时间短,但他却看懂了陆逊眼中的意味。

    那是一团藏在冰下的火。

    凌统再次出现,推开了门,很客气地说道:“荀君,大王有请。”

    荀彧连忙起身,收回思绪,跟着凌统出了门,踩着楼梯,一步步地登楼,心跳不由自主的快了起来。他与孙策见过很多面,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。登了楼,他就是吴国之臣,从此要为孙策效力。

    是祸是福,他也说不清。

    荀彧上了楼,站在楼梯口,微微气喘,心跳如鼓,嗓子也有些干。区区几十级楼梯,他却像是爬了一座山似的。

    孙策负着手,站在窗前,远眺湖景。夕阳照在他的脸上,勾勒出一个棱角分明的侧脸,宛如石雕,又镶上了一道金边,灿烂之下,反倒映得他的面目有些糊涂,看不清他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大王,荀君来了。”

    孙策一动,转过身,看了荀彧一眼,嘴角微微挑起。“荀彧来得好快。叔同安好否,有没有人去打扰?”

    荀彧苦笑。“多谢大王关心,守坟之人很尽职,无人骚扰。”

    “没有人去拜祭吗?”

    “寥寥数人而已。”

    孙策点点头,伸手示意荀彧入座,他自己也坐了下来。宽大的木案上摆满了地图、公文,还有一块大得有些离谱的石砚,几乎有普通砚台的十个大。荀彧不由得多看了两眼。

    “荀君亦知此砚?”孙策抚着砚,似笑非笑。

    荀彧正准备说没见过,忽然心中一动,想起一件事来。他偶尔听陈群说过,孙策有一方石砚,是歙石所制,逾于常制,却有一个很难听的名字,叫咸鱼砚,具体因何而得此名,连陈群都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“莫非……这就是传言中的咸鱼砚?”